close
在進入正題之前 先請大家想個很有趣的問題
假設我現在有10000元 拿去存銀行
銀行取得資金後 保留一部分(稱之為準備) 其餘的部份錢放款出去
這樣週而復始 到最後可以創造出多少貨幣呢?
以圖示說明
原先有10000元 存銀行 銀行保留1000 其他放款出去
然後又有9000元可以存銀行 ......
這樣到最後 就有10000 * ( 1 / 0.1) =100000 的貨幣供給
現在來講一些專有名詞
原先一開始的10000元 我們稱之為貨幣基礎(or 強力貨幣)
(1 / 0.1) 稱之為貨幣乘數
最後100000 稱之為 貨幣供給
所以我們可以得到以下結論
強力貨幣 * 貨幣乘數 = 貨幣供給
補充說明一點 上述銀行保留一部份現金作為準備
又分為法定準備(央行規定) 及 超額準備 (銀行本身自己多預留的現金)
此保留的比率稱為準備率
上篇提到的寬鬆貨幣政策
調降存款準備率就是指這個法定存款準備率
常見的貨幣供給有三種定義
1.M1A = 通貨淨額 + 活期存款 + 支票存款
通貨淨額包含央行通貨發行額扣除銀行及郵匯局的庫存現金
支票存款包含本票、保付支票及旅行支票
2.M1B = M1A + 活期儲蓄存款
3.M2 = M1B + 近似貨幣(準貨幣)
準貨幣是指流動性比較差的部份
像是定期存款、外幣存款等
在學理上 我們常把M1B作為股票的領先指標
因為當民眾將定存等準貨幣解掉 轉成流動性較佳的活存、活儲
代表投資的意願增加了
不過也是有人看M1A 就看個人如果解讀這些數據 ^^
全站熱搜